高分七號衛星首批影像產品發布!我國高分衛星應用三大看點
如同一把游標卡尺精確測量大地,使我國衛星遙感數據獲取不再依賴進口衛星……10日,隨著高分七號衛星首批亞米級立體影像產品正式發布,標志著我國低軌遙感衛星分辨率由高分專項實施前最高2.1米提高到0.65米,靜止軌道遙感衛星分辨率由千米級提高到50米,低軌遙感衛星設計壽命由3年大幅提高到8年,極大提高了我國天基對地觀測水平。那么,高分衛星有哪些應用?又將如何造福百姓生活呢?
“高分七號如同一把游標卡尺”
測繪衛星如同一把精確測量大地的尺子,如果把以往其他通用遙感衛星比作米尺,那么高分七號就是一把游標卡尺,能夠高精度地測量地物的平面位置和高度。
高分七號衛星全稱“高分辨率國土測繪衛星”,是高分專項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首顆民用亞米級高分辨率光學立體測繪衛星,主要用于我國1:10000立體測繪圖生產及更大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產品的更新,相較以往衛星1:50000比例尺有大幅提高。
“1:10000比例尺數據幾何精度高、內容詳細,相比1:50000比例尺能夠更準確地確定地物的位置,識別更多的細節。打個比方,以往我們能夠精準確定高速公路和國道的位置,而現在則能夠精確定位鄉間小路在哪里。”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高分七號衛星總設計師曹海翊說。
曹海翊表示,高分七號衛星已于2019年11月3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入軌。目前衛星平臺運行穩定,載荷工作狀態良好,成像質量優異,正在按照既定計劃開展在軌測試工作。
“讓航天技術造福百姓生活”
快遞、外賣、叫車,可以說現代人的生活方式離不開手機App中的導航功能,導航功能不僅僅依靠北斗、GPS之類的導航衛星,還需要測繪衛星的支持。
假如有人想導航到天壇,自己的位置可以通過手機接收導航衛星的信號得知,那天壇的位置如何獲悉?一種方法是拿著GPS接收機到天壇去定位一下,但這樣費時費力;更便捷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測繪衛星進行大面積、高效率的在軌測繪,獲取的測繪數據經地面進一步處理后可以生成手機導航功能中的背景地圖,為導航業務提供地表基準位置信息。
不僅是大城市里的導航應用,在人跡罕至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塔公草原,如何給牧民們精準測量出牧場的面積,給牦牛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曾是困擾當地管理部門的難題。
甘孜州草原工作站副站長馬濤告訴記者,通過對高分衛星數據資源的應用,當地破解了多年來的測繪難題,以前大量測繪人員跋山涉水、手提肩扛,甚至是冒著生命危險才能完成的測繪任務,如今依靠四川省高分中心提供的衛星數據,便可在短短幾分鐘內輕松完成,而且測得的數據精確可靠。
“一帶一路重點項目規劃、雄安新區建設、地質災害監測、林場牧場管理、河流湖泊生態環境治理……這些都需要大量高精度測繪數據作為決策依據。高分七號衛星能夠大幅提升這些測繪數據的精確度,真正讓航天技術進一步造福百姓生活。”曹海翊說。
“國內進口衛星遙感數據已多被高分專項數據所替代”
一段時期以來,我國遙感衛星數據主要依賴進口衛星。隨著高分專項天基系統的建設,國內進口衛星遙感數據已多被高分專項數據所替代,比率已近80%,遠超高分專項實施方案規定的60%的目標。
高分專項工程總設計師、國防科工局重大專項工程中心主任童旭東介紹,高分專項實施前,僅有國土、林業、測繪等8個行業、北京等少數幾個區域開展遙感衛星應用,現在高分專項數據已在20個行業、31個區域得到廣泛應用。
童旭東說,高分專項以應用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改變了以往遙感衛星研制和應用推廣分離的局面,探索建立了單星多用戶和多星組網管理模式,形成了大協同大融合的高分管理格局,通過統籌“天地一體化”建設和應用,統籌數據源、地面系統和應用系統各環節,實現多用戶應用效果最大化,極大發揮了衛星的綜合使用效能。
同時,高分專項還成為我國在衛星遙感領域進行雙邊、多邊合作的重要抓手。2018年,在第三個“中國航天日”期間,國家航天局發布了《高分五號衛星數據應用的國際合作計劃》,受到國際遙感界的廣泛關注和積極響應。
2019年11月6日,國家航天局首次面向國際社會免費開放高分一號、高分六號兩顆衛星的16米全球數據,是繼美國陸地衛星、歐洲哨兵衛星數據全球開放共享之后,又一遙感領域的重大事件,使國際社會享受到了飛速發展的中國航天成果。
“高分專項工程已全面轉入應用階段。后續,我們將把工作重心進一步聚焦到應用上,深挖專項潛力,大力推廣成果應用,不斷拓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充分發揮專項應用效能和創新引領作用。”童旭東說。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