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46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發射 北斗導航三步走:預計明年完成全球組網建設
今天2時09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46顆北斗導航衛星。這顆衛星是北斗三號系統的第二十一顆組網衛星、第二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經過一系列在軌測試后,衛星將于此前發射的二十顆北斗三號衛星組網運行,適時提供服務,進一步提升北斗系統的覆蓋能力和服務性能。這次發射的北斗三號衛星和配套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制。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07次飛行。
北斗衛星獨創三種軌道混合布局
此次發射的第46顆北斗導航衛星是北斗三號衛星當中的高軌道衛星,北斗系統在設計之初,就采用了很多與其它國家的導航系統不同的路線,比如衛星的軌道布局、信息傳輸等等諸多原創性的設計,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獨立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發展之路。
此次發射的北斗三號衛星運行在距離地面36000公里左右的傾斜地球同步軌道上,將與此前發射的北斗衛星進行組網運行。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三號衛星總設計師 陳忠貴:(這顆衛星)上去以后,對于我們國家和周邊地區,或者我們一帶一路地區服務的能力、服務的精度會更好,會更高。
除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北斗三號衛星還運行在距離地面20000公里左右的中圓軌道以及距離地面36000公里左右的地球同步靜止軌道上,這種由北斗獨創的三種不同軌道混合星座布局,既能覆蓋全球,同時又能提供更高精度的定位和導航服務。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三號衛星總設計師 王平:其他國家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都是由單一衛星組成的。那么我們混合星座就是不僅能夠提供全球的導航位置服務,那么同時能夠為我們國家及周邊地區,還有低緯度地區能夠提供更好的導航服務。
衛星導航系統不僅要依靠天上的衛星,同時還要依靠進行運行控制的地面站協同工作。北斗系統的另一大獨特本領就是不需要全球布站,因為在北斗三號系統中采用了一套其他導航衛星所不具備的技術——星間鏈路。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三號衛星總設計師 王平:星間鏈路可以實現在我們國家境內對整個星座進行控制管理,能夠實現一站式對所有的衛星進行精密的定軌和時間校對的功能,提高了導航衛星的精度。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北斗系統攻克了數百項技術難題,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區域到全球、從跟隨到引領的轉變。核心元器件國產化率達到百分之百,完全實現自主可控。
北斗導航三步走 從區域到全球
隨著近年來北斗衛星快速組網,目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在我國經濟、國防安全、百姓生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北斗系統從研制之初,就按“三步走”的戰略發展,先后建成了北斗一號、北斗二號、北斗三號系統,目前已從區域服務正式邁向全球覆蓋,預計明年完成全球組網建設。
1994年,我國正式立項開始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的研制,并在2000年發射了兩顆靜止軌道衛星北斗一號。與世界其他導航系統不同的是,北斗導航試驗系統只需要兩顆衛星就能實現定位,“雙星定位”這一創新設計,為我國的導航系統建設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三號衛星總設計師 王平:用戶拿一個發射機,你朝天上發信號,完了北斗衛星收到你的信號以后,通過兩顆衛星就可以定出你的位置,它是一個區域的、有源的衛星導航系統。
第二步則要實現的是區域覆蓋。2004年我國啟動北斗二號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并在2007年發射了一顆試驗衛星,進行了大量試驗。2009年起,后續衛星持續發射,在2011年開始對中國和周邊地區提供測試服務,2012年完成了對亞太大部分地區的覆蓋并正式提供衛星導航服務。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三號衛星總設計師 王平:北斗二號相對于北斗一號來說,它最大的進步是它把信號體制由有源邁向了無源,從衛星發射導航信號,用戶不用再發射了只是接收信號,就能來確定你自己的位置。
北斗導航的第三步,則要實現的是全球覆蓋。2017年11月5日,北斗三號第一、二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開啟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的新時代。截至目前,北斗三號已經形成了覆蓋全球的服務能力。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三號衛星總設計師 王平:今年北斗三號計劃打(發射)9顆衛星,那么明年再發射兩顆。2020年,我們就可以完成整個北斗三號的組網建設任務,就可以全天時、全天候為世界各地的每一個角落的用戶提供高精度的導航定位服務。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